2016年被业界一致认为是物联网的元年。而事实上,距离物联网郑重进入家庭的那一刻起已逝去了三年之久。
尽管物联网并没有在2013年或是2014年遍地开花,但在2015年CES中的大肆炒作下,物联网的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去年三星的主题演讲中,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Boo-Keun Yoon宣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物联网”已经不只限存在于网络科幻小说中,物联网已然成为现实:“当2016年来临之时,人们的家中都将会有全套的物联网设备,满足大家的各种生活需求。”
我们已确定进入了2016年。而你家里的微波炉可能仍然不知道你何时会把它的电源拔掉,你的烤面包机也不知道你何时会来使用它。而这些设备理论上本应该被淘汰掉。
每个人都在等待着物联网的大潮来临。然而,这可能永远也不可能会发生——这不是因为物联网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而是因为它已经来临,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凯文·阿什顿是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者,也是无线射频识别(RFID)网络的先驱,现任麻省理工大学的执行理事兼巡查工程师。他认为,这些传感器现在都安装在了高速公路ETC收费站等支付系统和酒店钥匙卡等安全防护系统中,成为物联网扩张背后的原动力。
如果有人知道物联网今后将怎么样发展,那这个人一定是凯文·阿什顿。因为,是他于1997年提出的物联网概念,当时他在宝洁公司负责供应链的管理工作。就在那时,他决定开始探索如何更有效的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更好地跟踪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这种无需电池的通信技术使得设备能够在电脑中以唯一的身份标识显示出来。也就是说,每一个RFID芯片都能够以唯一的身份发送信息,这使得人们几乎毫不费力就能追踪到任何物品。
阿什顿最终帮助行业制定出了芯片标准,这项技术在十多年来也一直被大的企业或组织所使用。
“试想一下,如果三星手机的用户只能与其他拥有三星设备的人通话,这将是多么令人尴尬的一种境遇。然而事实上,目前许多的物联网设备现在就是这样运作的。”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真正给消费的人带来了无线射频技术。”,阿什顿说,“厂商在向智能手机里塞进诸多传感器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开始使用RFID技术。”
到了2012年,智能手机成功取代移动电话,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移动通讯设备,微小的信息追踪器也成功到达了数亿人的手中——GPS、加速度计、气压计以及其他传感器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大量的相关信息;蓝牙、Wi-Fi无线、移动网络,以及阿什顿发明的RFID则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数据传输的渠道。
在某种意义上他是对的——各大厂商慢慢的开始大范围应用物联网技术,把物联网技术融入到智能手机或是可穿戴设备中。但是,物联网向家具和家用电器领域的扩张,则显然更具有挑战性。
当我们谈到物联网,总是会想当然的用“智能家庭”来用以举例。各大厂商显然也想要在自家的家电业务上追赶这股潮流——三星在推出自家的智能手表时,就曾引用了《星际迷航》、《杰森一家》以及《霹雳游侠》中幻想出来的高科技发明的片段。
然而,就像Nests的CEO托尼·法戴尔在2014年所指出的那样,这永远也不可能会发生。“这些人推销这类产品的方式让我感到十分诧异,”托尼·法戴尔说,“这些设备根本不可能像演示视频中那样神奇的连接到家庭中使用。”
法戴尔表示,他认为物联网开创了一个新的互联网模式——人们不会乖乖按照企业所想的那样买它们的物联网设备,人们真正要考虑的是企业是否有一套完整的智能硬件平台。在这个基础下,人们才会通过你自己的预算和需求选购该品牌的物联网设备。
另一方面物联网设备市场碎片化十分严重,里面有着诸多抱有机会主义的企业。IDC预测,在2020年,物联网市场将会变成一个价值7.1万亿美元的巨型产业。而在这个大环境下,为自家的平台培养稳定的簇拥者,显然比锁定出自己的竞争对手更为重要。
“只要我们一日不摒弃这种Web 2.0的商业模式,我们就无法挖掘出物联网真正的潜力。”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类似于智能手机市场——也有很多相似的细分品类,产出的同种类型的产品之间差距和变化也非常小。但智能手机市场和物联网设备市场这两者之间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试想一下,如果三星手机的使用者只能与其他的三星设备通话,显然就没人会去买三星手机了。然而事实上,许多的物联网设备现在就是这样运作的。
于此同时,大量诸如Nests的初创企业都相信,这是其进入物联网世界大门的最佳时机。
但这些公司往往都不会存在太久——大多数都会被某个大公司吞并。PitchBook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18家物联网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中,已经有15家被收购。每当一个新的物联网设备在众筹中筹集了十万美金,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该企业进入了被某家大公司收购的倒计时阶段。可能是飞利浦——最受喜爱的物联网智能灯制造商,也可能是贝尔金等其他兼收并蓄的物联网设备商。
从物联网设备潜在的销售利润来看,目前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溢价。不过,毕竟物联网设备是当下热门的新事物,所以人们仍旧能接受。但在未来,物联网真正的利润将来自“数据”。
Dropcam为世界带来了带有网络功能的摄像头,Nests为世界带来了智能温控器——而这两家公司最终被Google所吞并。SmartThings则是一开始在Kickstarter筹集到了120万美元的资金,伴随着第一年惨淡的销量,被三星所收购。Google和三星这两家科技巨头都因此而得到了很优秀的物联网产品,而这将最终赢得新的客户群。
有了带有物联网功能的自动调温器和插座,Google和三星就能够实时监测能源的消耗,通过为能源企业来提供数据以盈利。在未来,它们还可以在智能冰箱或智能咖啡机上推送本地零售商的广告获取广告费用,甚至是通过智能烟雾探测器或家庭安全系统来探知未向保险机构报告的事件来从中牟利。
这是一个估值达数十亿美元的行业,各个厂商都希望自己能挖掘出更多的潜在客户,并与每个用户的家庭保持数据传输。Google和三星等科技巨头自然也不例外。
麻省理工学院流体界面实验室的瓦伦丁·威享称,各个企业对于自家用户数据的严格管控正在挤压这一市场。“在Web 2.0 商业模式下,企业要形成自己专属的用户群,然后通过出售用户数据或是向其推送广告来获取利润。” Valentin Heun说。他认为,这种行为违背了互联网的初衷:“只要我们一日不摒弃这种Web 2.0的商业模式,我们就无法挖掘出物联网真正的潜力。”
瓦伦丁·威享在日前推出了一款增强现实应用“Reality Editor”。Reality Editor使用开放的互联网标准连接到物联网设备,所有的数据通信都是由用户来控制的——物联网设备通过把识别信息和IP发送给Reality Editor来创建在网络中的访问对象。Reality Editor的所有操控都直接面向物联网设备本身。
而Futures Agency的首席执行官格尔德·莱昂哈德则坚信,企业将会继续竞相争夺用户群。“它们永远都不可能停止这场争夺,他们没办法抗拒用户数据的诱惑。” 格尔德·莱昂说,“一个巨大的阻碍已经摆到了我们的面前。”他认为,这样的一个问题将需要人们从个人和监管两个层面予以解决。
在2014年中,对于物联网设备和服务的研究发现,其中有52%的设备和服务根本就没有提供隐私保护政策,也根本就没有告知过用户什么信息将被收集以及该信息将被怎么样去使用。相关监督管理机制的匮乏将很难保证企业在面对用户数据的诱惑时不会做出越轨的举动,更不要提如何在第一时间阻止它们的越轨行为了。
“现在的问题与当时的石油问题类似,而这也是石油企业一直都受到严格监管的原因,”莱昂哈德说,“现在,数据就好比是新的石油,但是我们却并没有明确规定出能够从谁得到数据,数据源来自什么地方,何时能被采集以及采集之后的用途是什么。”
然而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这样认为,第一个提出物联网设想的阿什顿也不例外。他认为,设备对于网络依赖不是一个障碍,但确实应该作为首要的关注对象。
“物联网的魅力就在于互联,”他说,“物联网设备并不是真的需要相互保持通信,他们只需要连接到网络上,成功连接后,是否还要持续保持数据传输就看各个设备自己想怎么去做了。”
想要使物联网运作起来可能格外的简单,这仅仅是把设备连接到网络罢了。但这样一来,一切的物联网设备就都将出现在黑客的“雷达”之中。
赛门铁克/诺顿的物联网的产品服务总经理阿米尔·卡里姆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家庭中的应用将在未来五年内得到迅速发展。
如果只是去推动消费者购买物联网设备的话,这一些企业无疑已经这样去做了——三星的首席执行官已经表示,到2017年,企业在售的90%的智能设备都将连入物联网;到2020年,三星所有在售的智能设备都将连入物联网。
而卡里姆所强调的是,伴随着物联网技术而来的更多的风险。“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我们预计黑客对于这项技术的学习曲线会逐渐缩短。”卡里姆说,“从目前来看,黑客所关注的焦点仍然集中在更大的目标中。但伴随着慢慢的变多的智能设备开始连入物联网,物联网设备收集到慢慢的变多的用户个人信息,黑客也将开始利用物联网系统的漏洞牟利。
虽然这种威胁可能不会涉及到应用在家庭环境下的物联网,但这并非是说这种情况一定不可能会发生。物联网设备间用于相互通信的网络实际上并不安全——每一个接入家庭的物联网设备都可以被利用并将该网络开放。物联网冰箱已被用作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的一部分,厨房用具也已被证明很容易被破解,智能电视也能够轻易窃取到用户个人信息,甚至是玩具也已能够窃取到儿童的个人信息。
但是,阿什顿驳回了这一言论。因为他认为我们现在就生活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之中。“安全问题是人们每天一定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一个问题无法一劳永逸的得以解决。大多数系统都是安全的,但没哪个系统敢说是无懈可击的。“他解释说。阿什顿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物联网系统安全吗?”而是“物联网系统是否足够安全?”
阿什顿表示,这样的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物联网设备的激增,诱使黑客发现并利用漏洞,促使厂商思考相应的防护手段...这就是物联网未来的运作方式,“阿什顿,“我不认为安全或隐私问题严重到需要避开使用物联网技术。”
而事实并不像阿什顿所说的那样。赛门铁克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中写道,20%的物联网设备都在以明文的形式发送用户凭据。而这使得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密码,对于黑客而言简直唾手可得。该报告还表明,许多家庭的用户数据都很容易被利用,很简单的攻击就能将家庭中的物联网攻破。
卡里姆还称,在2015年的研究表明,越是顶级的物联网设备越有可能会被黑客攻击。汽车、销售点系统、自动取款机以及医疗设施等“与消费者交互的设备”都有风险。
在未来几年内,这个范围还将逐步扩大,如何确保自家物联网的安全性将成为设备制造商最第一先考虑的问题。
物联网的覆盖范围肯定会促进扩张。皮尤的研究报告说明,83%的专家都认为,到2025年,物联网将“更广泛的对公众的日常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企业也将接着使用物联网,而消费者也将能够受益——无论是查看快递包裹运送情况的手机通知还是从他们的Fitbits中与医生共享个人健康信息。但是,高达70美元的物联网智能灯,注定了这些物联网设备还不会进入寻常百姓的家里。
一旦市场初具规模,物联网设备和配件就都将得到迅速发展——无论是通过垄断地位还是技术优势。但在此之前,物联网设备只能算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