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中,我们的生活正在被重新定义。不久前,在深圳AGIC大会上,一款颠覆传统的厨房智能体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烹饪的看法,更预示着厨房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
这款由万得厨带来的厨房智能体,搭载了自主研发的祝融烹饪大模型,它不单单是一个厨房电器,更是一个全能的烹饪伙伴。它可以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烹饪方案,让每个人都能轻松享受到健康美味的家常菜。
在AI+硬件的创新浪潮中,万得厨厨房智能体的问世,为AI在厨房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新的篇章。它的背后,是一个敢于突破传统框架,勇于创新的品牌,开启了一条不同于传统模式的发展路径。
AI如何与厨房电器相结合?AI会重新定义厨电吗?实际上,厨电企业对智能化的探索已有近十年时间,而面对复杂的烹饪,智能始终只能限制在发挥辅助角色,核心的烹饪过程还是要由人力来完成。
万得厨认为,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都希望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享受健康美味。如果最主要的烹饪行为还是得由人来完成,那用户的痛点将很难解决。因此,万得厨明确提出要让机器像人类厨师一样去做饭,以机器主动替代用户主动。
为此,万得厨历时4年时间,“拜访”100多位国内名厨,研究了1000多道家常菜谱,经过了超100万次的烹饪数据训练,打造出了能诠释中国烹饪智慧的烹饪大模型——祝融,和一台AI时代的厨房新物种——万得厨厨房智能体。
万得厨厨房智能体搭载的天厨慧眼识材系统,配备1300万高清摄像头和强大的运算能力,能够清晰区分各类菜系的主配菜构成、数量多少和大小,并自动匹配菜谱和烹饪方式,用户只需一声指令或者一步操作,即可享受到美味菜品。
厨房智能体和传统厨电的区别,就像自动驾驶相比于传统汽车,是一个基于AI科技的新物种。自动驾驶可以自动根据路况做出行车判断,厨房智能体也能够按照每个用户放入的食材自动选择烹饪方式。同时,就像自动驾驶向人类司机学习驾驶,厨房智能体的烹饪经验也来自许多名厨,还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定制,比如软糯、生熟、脆黏等,基于数据不断学习,最终达到能够做出适合用户口味的菜品。
厨房智能体的诞生不但让烹饪变得无比简单,也从根源上解决了油烟问题,更会大大节约厨房空间。AI正在改变我们对烹饪这件事的认知。
作为厨房智能体的发明者,万得厨并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厨电企业。就像iphone之于手机行业,特斯拉之于汽车行业,万得厨对传统厨电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外来者”,给行业带来全新的产品理念和企业经营模式,是AI时育出的新产物。
AI时代涌现出的新品牌,核心特征并不是研发了搭载AI功能的新产品,而是整个企业的进化都基于“数据飞轮”。通过产品获得数据,通过海量的数据来指导和验证企业的业务模式,基于数据的反馈不断进化。
因此,万得厨的自我定位并不是一家单纯的家电或者硬件企业,而是以数据和模型为基石,构建数智烹饪新场景,成为全球领先的烹饪数智化系统服务商。万得厨还将以自身积累的海量数据赋能广大的传统硬件或食品厂商,帮助更多优秀产品去服务更多用户。可以预见,一个基于烹饪大数据和AI系统的行业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万得厨认为,科技无论多先进,目的都是服务于人。烹饪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它既有物质意义,也有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既是人情味、烟火气的体现, 也是传承传统文化、承载民族认同的一种方式。AI在烹饪领域的应用,更应该满足不同用户的真实需求,让用户感受到科技的温度。
因此,万得厨始终坚持智慧为人,做家的后盾,把这种品牌理念融入产品的每个细节。例如,万得厨智能体不但能做出美食,还能基于海量食材数据,智能识别显示每道菜品的营养成分数据,自动生成健康食谱和个性化膳食指导,让全家人吃得更加健康。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自由。就像大模型技术简化了日常的文字处理任务,自动驾驶技术让我们的双手得到解放一样,万得厨厨房智能体正引领一场厨房革命。它不仅满足了中国人对烹饪多样性的追求,更让烹饪变得轻松自如,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创造美食的乐趣。当AI技术深入到烹饪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健康、便捷和高效。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去探索和追求更多,这正是科技赋予我们生活的真谛。(科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水平整体跃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达63.2%,技术进步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科学的种子埋在当下,长在未来,在播种孕育的过程中,奔走在各地的科普大篷车、深入乡村基层的科普教育活动和服务平台,正不断赋予齐鲁大地科学的神奇与美好。
SDG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介绍,报告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AI算法对全球7个SDGs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定量评估。
从黄大年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无数教师在中国大地上延续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落成八周年之际,“中国天眼”核心阵科学和技术研讨会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召开,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谋划FAST核心阵的科学规划和建设。
9月24日10时31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仪41星、星时代-15/21/22卫星、驭星二号05星、复旦一号卫星、天雁15星和吉天星A-01星共8颗卫星发射升空,
纵观我国公司发展壮大的历程,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国企业规模成长迅速,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逐年提升。
“模型崩溃”是今年7月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的问题。熊德意解读称:“真实的人类语言数据,其分布通常符合齐普夫定律,即词频与词的排序成反比关系。
现代生物育种是综合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手段,培育性能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新一代育种技术,是种业强国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竞争焦点。
许振超是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1984年,青岛港顺应集装箱装卸运输趋势,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
9月23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合办,中关村区块链产业联盟和中国生产力促进协会数字化的经济工委会协办的2024(首届)中国数字人大会——面向人工智能的数字身份体系研究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发表致辞。
未来颠覆性技术,特别是食品合成生物学技术将重新定义饮食业,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改变这个行业的市场规则,而我们该积极迎接这样的改变。
这些发现或有助开发实用的室温超导体,并可理解量子气体模拟——一个结合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重要领域。
张甘霖的学生、土壤所助理研究员杨顺华说,这种执着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
《三体》变成全球走近中国的一份路引,更是展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内容为王”仍然是基本法则。
“三项改革”政策实施以来,慢慢的变多的高校老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路演现场,迈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黄河孕育了千年文脉,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打造数据中心、讲好黄河故事,有利于全景式呈现黄河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创新黄河文化表达方式。